【字体:      】  打印
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佳县创建国家级红枣“特优区”工作方案的 通 知
索引号 6108280002/201708-00420 发文字号 佳政办发〔2017〕65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17-08-25
标   题 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佳县创建国家级红枣“特优区”工作方案的 通 知
发布机构 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 公文时效 有效

各镇人民政府、佳州街道办,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佳县创建国家级红枣“特优区”工作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8月25日

佳县创建国家级红枣“特优区”工作方案

一、创建方案编制目的及意义

(一)编制目的

佳县红枣具有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红枣生产、加工、销售具有一定的基础,特色鲜明,是佳县沿黄各乡镇的主导产业。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的部署,根据《农业部等9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农市发〔2017〕3号)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要求,佳县提出创建佳县红枣特色林产品优势区(以下简称佳县红枣特优区)。

通过开展红枣“特优区”创建工作,可进一步将红枣培育成佳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战略产业及富民产业,

(二)特色林产品优势区建设意义

1、创建佳县红枣特优区,可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创建佳县红枣特优区,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分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开发特色林业潜力,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拓宽农民增收路径;有利于加强特色品种保护,加速成果转化应用、产品结构优化和组织管理创新,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保护和弘扬中华农耕文化,推动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民族特色、传统工艺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丰富特色产业内涵,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

2、创建佳县红枣特优区可满足市场的客观需求

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成为社会的共识。“食品安全”、“绿色、无公害、有机”成为时尚。产自无污染环境的各类食品倍受消费者青睐,“营养、保健”更是人们的消费时尚。

3、创建佳县红枣特优区有利于提高佳县红枣产业的科技水平

创建佳县红枣特优区不仅有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的引进,还有优秀技术人才的引进。通过红枣示范基地建设、新产品开发、红枣产业技术培训等项目内容的实施,可有效加快红枣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提高红枣新产品开发与应用能力,加快建立红枣(产品)市场销售体系,近而促进佳县红枣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4、创建佳县红枣特优区有利于推动佳县红枣产业效益,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跨越式增长。

创建佳县红枣特优区,既可引领红枣主导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又可促进基地农户的增收。而红枣产品的开发,一方面可显著提高红枣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企业增收。特优区的建设还可拓宽佳县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带动包括运输业、包装业等在内的红枣产业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所以,项目的实施对于推动佳县红枣产业发展,提高产业效益,实现地方经济跨越式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是富民强县工程,完全符合国家特优区建设的要求。

二、佳县红枣特优区建设面临的形势

(一)佳县红枣特优区产业发展现状

1、整体情况

佳县红枣栽培历史悠久,自然条件适宜于枣树生长。经过3000多年的自然选择,佳县油枣成为区域红枣发展的优势品种。截止目前,全县枣林面积达82万亩,其中进入挂果面积约60万亩,有机红枣基地达到6万亩,有机红枣基地转换面积24万亩,正常年景产枣5亿斤,产值10亿元,农民人均红枣收入4300元。2001年,佳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名乡”,佳县油枣2003年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2005年获北京五岳华夏认证中心颁发的红枣认证,2006年获得日本农业产品JAS认证。佳县2006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红枣生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称号;“佳县油枣”2007年申请注册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2009年获得国家农业部核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同时获“中国百县(市)优势特色红枣种植基地”的殊荣;2013年“佳县油枣”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 2014年5月,佳县千年枣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5年“陕北红韵”被认定为陕西省红枣酒著名商标;2016年-2021年将与中国经济林协会共建“中国红枣名县”。

近年来,佳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 “中国有机红枣名县、陕西红枣大县、百万亩红枣基地”的建设目标,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红枣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

2、红枣加工业方面

截至目前,佳县有益民、陕北红、千年枣园等有影响力的红枣加工注册公司58个,其中省级红枣加工龙头企业3个,市级红枣加工龙头企业9个;注册枣业合作社86个;小型红枣加工点500余个;有红枣果酒加工企业2个、红枣饮料加工企业1个、红枣醋加工企业1个,各类烘烤炉5000多座。红枣深加工产品主要有红枣果酒、红枣酱、红枣片、红枣泥、空心脆枣等,创建的红枣品牌有家家珍、佳州红、枣缘红、陕北红、千年枣等几大系列。

3、市场营销方面

佳县80%的红枣以自然枣进行销售,且销售体系不健全,目前是供大于求的市场情况,在红枣深加工产品销售方面还做得不够强大,只有部分企业做的较好,比如佳县大自然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佳县鑫源食品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产品已进入超市销售,有机红枣产品近年远销欧美和日本市场,

(二)  佳县红枣特优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红枣产业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受人才、资金瓶颈等制约,加工企业总量较少,规模不大,经营管理落后,企业创新能力差,自身发育艰难;红枣深加工生产线很少,系列产品不多,还存在多个企业同时生产一种加工产品,既形成重复投资,又容易造成内部挤压市场、内部竞争,相互蚕食;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枣农管理枣园积极性不高。

2、品牌营销战略滞后,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缺少大物流理念,信息化程度低,市场拓展不够,没有佳县红枣专卖店,销价长期较低。红枣协会少且发挥作用不强,组织化程度低。县内众多加工企业,各自注册商标,独自策划包装,产品包装杂乱,形不成合力,在市场上占有率低。2016年,县上策划了佳县红枣统一品牌商标“佳县油枣”,目前使用该商标的企业仅有4家,其它企业仍在使用各自注册商标及包装,严重影响了佳县红枣占有市场的能力。

3、服务体系和产业发展步伐不同步,组织保障不健全。红枣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协调金融部门寻求信贷资金支持难度较大,作为全县最大的农业主导产业,由县林业局下属的红枣办来主抓管理和协调,犹如小马拉大车,有诸多制约和力不存心。农业保险业发展缓慢,红枣产业的风险补偿机制尚待健全完善。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发展新理念,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经济效益为中心、农民增收为目的,紧抓“特色、质量、品牌、电商、双创”关键点,坚持市场带创建、创建促发展,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创建一个红枣特优区。建立评价标准,完善技术体系,培育新型主体,突出品牌效应,促进三产融合,打造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红枣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有机红枣名县、陕西红枣大县、百万亩红枣基地”目标迈进,建设以红枣精深加工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佳县红枣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小康佳县的顺利实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项目带动原则。围绕佳县红枣主导产业,确定重大项目,依靠项目带动战略,提高区域红枣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迈入小康创造条件。

2、坚持统筹发展原则。根据佳县南、北、中三大区域发展的客观情况,找到每个区域扶持的切入点与可操作的措施,分步骤展开针对性的开展红枣产业工作,最终实现三大区域的均衡发展。

3、坚持科技支撑原则。大力转化应用一批红枣高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一批红枣新品种,引进并培养一批高新科技人才,建立健全一批红枣科技服务体系,为佳县红枣产业及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及引领作用。

4、坚持创新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积极构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紧紧围绕红枣精深加工,实施互联网+带动战略,加快新技术推广,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提高红枣对佳县发展贡献率,逐步形成红枣产业驱动发展的新机制。

5、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引进来,不断扩大佳县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引资水平,吸引外来资金、人才来佳县创业发展。坚持走出去,着力提升佳县红枣特优区品牌市场竞争力度,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走向全国。充分发挥佳县交通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交流与沟通。

(三)总体目标

力争用3年的时间,把佳县红枣特优区建成特色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特优区;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将特优区培育成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战略产业,提升佳县红枣的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通过抓品牌、强基地、深转化、扶龙头,实现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农业产业形态向工业化形态转变,促进提质增效创收致富,到“十三五”末,力争红枣产值达到20亿元,农民人均红枣收入8000元,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突出抓好基地建设,着力增强红枣品质

围绕建设“中国红枣主产地、百万亩红枣基地”战略目标,狠抓红枣基地建设,发展精品示范枣园,全面加强枣园科学管护,推行无公害红枣标准化管理,打造现代红枣产业园区,促进红枣提质增效。一是大力推进红枣基地建设,抢抓政策机遇,狠抓红枣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不施用合成化肥、化学农药,稳步提升全县枣园原生态化管理水平,力争2019年有机红枣认证面积达到30万亩,2020年精品枣园发展到10万亩。二是大力推进红枣鲜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狠抓错季开发,逐步引进推广早熟、晚熟、耐雨等优良品种,采用矮化密植、滴灌渗灌、大棚管理等技术,鼓励枣农实施错季采摘,新建鲜枣基地1千亩,实现产值1亿元。三是大力推进低产枣园改造和“强力降高塑形”技术推广,每年改造低产枣园不低于3-5万亩,其中实施枣园“强力降高塑形”丰产技术1-2万亩,力争到“十三五”末累计推广达到30万亩。

(二)突出抓好精深加工,大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积极推广“集团公司+专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枣农”生产经营模式,引导鼓励益民、陕北红、佳宝、瑞祥等龙头加工企业同高校、科研院所、知名食品企业联姻,沿着“食品—营养品—补品—药品”的方向发展,大力开发枣汁、枣饮、枣酒、枣叶提取黄酮、大枣多糖等适应现代人消费理念的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多环节增值,力争通过深加工年创造产值10亿元。一是加快两条枣酱生产线全自动化进程,促进佳县瑞祥枣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工生产有机认证,力争两条有机枣酱生产线年生产规模达到5000吨,创造产值1亿元;二是加快益民、陕北红收购罐装出品的枣酒生产线建设进程,支持农户小作坊生产红枣原浆酒,充分消化裂枣、低等级枣1亿斤,生产白酒2万吨,创造产值4亿元。三是加快红枣多糖、酵素等深加工生产线建设进程,力争一年内投产运营,年创造产值5亿元。四是积极开发枣叶提取黄酮素、甜抑制素、枣茶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枣核、枣渣、烂枣加工成饲料、有机肥料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红枣产业链条。五是大力开展红枣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积极挖掘红枣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景观文化和艺术文化,适时筹办“中国佳县红枣节”、“枣乡采风行”等活动,加快同国内红枣产业的沟通和合作,多角度、多层次展示佳县生态枣业、科技枣业、人文枣业的丰富内涵,全力打造佳县红枣文化名片。

(三)突出抓好品牌打造,不断拓展辐射范围

大力实施品牌引领战略,通过红枣文化体系建立、市场营销资源整合、品牌升级创优等措施,全面推进红枣品牌开发。充分挖掘佳县油枣资源优势,依托泥河沟千年古枣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名片,围绕佳县油枣进行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区域公用品牌符号传播体系规划、红枣特征性成份的分析及质量控制、红枣立体生产模式试验示范、红枣核有效成份分离及结构鉴定、富硒肥施用试验示范等16项试验研究,确定佳县油枣“糖心枣”营销定位,规划、分析化验内涵品质、建立生产标准,精心策划全县统一使用“佳县油枣”为品牌商标的包装方案及营销策略,打响“中国佳枣”品牌,做大做强做优“中国佳枣”。通过有影响力的媒体网络加大对佳县红枣的宣传力度,做好红枣“五个一”工程(创建一个电视节目、出版一本书、举办每年一次红枣采摘节、制作一个大型公益广告、建设一个枣文化园),利用“西洽会”、“农高会”等各种机会和平台推广佳县油枣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佳枣”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突出抓好市场营销,积极抢占市场高地

面对红枣产品滞销难题,主动出击,多措并举,努力在困境中寻出路,在变通中找办法,通过发展订单红枣、网络销售等途径,千方百计拓宽销售渠道,促进红枣销售。力争每年佳县“糖心枣”销售1.5亿斤,销售产值达到15亿元,红枣系列产品销售产值达到3亿元。一是创建更为广泛的消费商体系。适应新形势,顺应时代,宣传动员更多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进入消费商体系,充当佳县红枣及其系列产品的消费商。二是鼓励县内加工企业。每年拿出500万元资金,鼓励县内红枣加工企业大量收储红枣,开足马力生产,对收储销售成绩突出者,县政府将给予重奖;发动涉农银行积极对红枣加工企业进行贷款支持,政府将予以贴息扶持。三是加强电商营销。进一步构建电商、微商网络平台,在阿里巴巴、慧聪网、特产网开展网上直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增强佳县红枣的市场竞争力。实行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拿出100万元对营销佳县红枣及其系列产品的电子商务公司予以重奖。四是建立健全物流配送体系。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国内较大的红枣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对接航空物流,建立一套完善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完善现有红枣批发市场和销售网点,降低运输成本,加快红枣销售。五是积极与各地的加工企业联系,发展订单枣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省内外建设佳县红枣专卖店,打开佳县红枣产品走进超市之门,提高市场占有优势。六是每年举办一次佳县红枣交易会,搭建红枣营销平台;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不断扩大红枣认领示范规模,努力把佳县红枣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市场,促进枣农增收致富。

(五)突出抓好服务体系建设,全力保障红枣产业做大做强

坚持科技引领,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发挥县内土专家作用,强化红枣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化解红枣产业风险。一是加强枣农技术培训。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体系,积极推广丰产优产、抗旱防冻、病虫群防、裂烂预防等精细化管理技术,重点开展红枣防裂果科研攻关,着力解决红枣成熟季节雨多裂变腐烂等难题,全方位为红枣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每年培训枣农1万人次。二是新建红枣产业发展试验基地及实验站。聘请国内外有关高级专家加盟,加快建设红枣产业发展试验基地和实验站,开拓适宜佳县红枣产业发展的加工生产线、包装方案及营销方略,为佳县红枣产业实现优质、丰产、高效三大目标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加强红枣保鲜气调库建设。在县域红枣主产区和红枣销量较大的销售地多建保鲜气调库,有效延长鲜枣保鲜时间,实现保鲜增值。四是稳步扩大红枣保险面积。力争每年增加2万亩,降低枣农务枣风险。五是促进红枣产业化组织体系建设。组建红枣生产经营集团,做到统一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红枣产业协会的作用,吸纳枣农和加工企业加入红枣协会、枣业合作组织。六是帮助和引导红枣加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导和鼓励企业招聘职业管理人才,促进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依靠“换脑”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红枣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五、佳县红枣特优区建设布局

佳县红枣特优区创建的总体布局是:红枣基地+红枣加工+市场营销+经营主体培育+服务体系建设同步进行。

通过转化“陕北红枣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等科技成果, “十三五”期间计划在原有6万亩有机红枣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新建30万亩有机红枣基地;通过转化“枣树降高塑形”丰产技术科技成果,“十三五”期间对50万亩枣园进行降低树体高度修剪技术示范推广;在佳县8个沿黄产枣大镇建立5000亩红枣防雨设施大棚,带动辐射推广5万亩,有效解决红枣的裂果问题;扶持红枣加工领域科技型企业开发红枣白兰地、红枣浓缩汁、红枣多糖、红枣酱等新产品,在全县红枣主产区域建设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红枣科技专家大院、红枣产业技术培训中心等服务体系;扶持建设以红枣产业为主的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分布于佳县主导产业发展的各个区域,从政策、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予以扶持,所扶持的合作社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盈余返还,采用“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市场营销”的运作模式,组织会员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有效避免社员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引进网络营销高水平人才,积极策划并推进佳县红枣电商网络建设,实现全县红枣主产区域销售网络的全覆盖,并进一步完善健全物流配送系统,努力使物流运输成本降至最低。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佳县红枣特优区创建工作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佳县人民政府主管林业副县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林业局局长担任,成员由财政、发改、农业、林业、科技、国土、环保、水务等相关部门组成,明确各个部门责任分工。在领导小组的牵头下,通过考核、检查、奖励、惩罚等多种手段,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形成清晰的工作分解。各部门的分工、定位、责任、权利都以文件的形式进行明确,确保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全县每个乡镇均配备一名专职副(乡)镇长,配合创建领导小组工作。特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特优区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行政保障和监督检查工作,督促资金、技术、人员和相关措施能落实到位,为佳县红枣特优区创建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二)加大政策激励

在红枣特优区创建中,制定人员奖励政策,特别是在工资、职称评审、住房、医疗等方面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调动红枣技术人才和优秀管理者的积极性,引导红枣科技人员积极投入到建设主战场;对所有参与创建的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确保所有参与人员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对按时完成项目任务或在项目建设中有突出表现的企业、科研单位及个人予以了表彰奖励。

(三)强化科技支撑

以特优区创建企业为主体,加强与省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的合作交流,突出抓好红枣产业高层次创新型管理人才、红枣新兴产业创新型领军人才、重点领域急需和紧缺人才等重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开展校地合作、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推动佳县红枣特优区的创建工作。

(四)推进机制体制创新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创建工作资金; 分别发挥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倾斜扶持有利条件,及时准确地做好重点项目的筛选、包装、申报和争取工作;建立完善银企项目推介会议制度,对重点工作建设实施银行与地方政府同决策、同论证、同衔接、同监管、同考核奖励。

(五)严格督查考核

县委、县政府将佳县红枣特优区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列为重点督查督办事项,并与干部提拔任用及评优树模相挂钩,对重点创建工作科目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资金、技术、人才落实到位,为佳县红枣特优区如期创建成功起到保障作用。

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8月25日

抄送:县委,人大,政协,纪检委,人武部,法院,检察院。

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8月25日印发

共印1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