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  打印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5月8日在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2-05-10 17:58    浏览次数:次    

佳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生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以来的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去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01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财政收入9218万元,同比增长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29万元,同比增长91.6%;固定资产投资30.17亿元,同比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2元,同比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5458元,同比增长26.9%,均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其中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指标增幅位居全市第一。今年第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0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67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08元,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总产14.1万吨,创历史新高。大力实施“东枣西进”战略,新栽红枣5万亩,总面积达到72万亩,总产达22.5万吨,实现产值9亿元。规模养殖健康发展,有各类养殖户470户、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劳务输出不断壮大,全年劳务输出6.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2亿元。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以红枣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有较大突破,新发展市级龙头企业15户,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6万人,实现增加值14亿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建设重点村60个,实施以工代赈项目60个,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44处,绿化造林5.8万亩,人工种草3.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平方公里;建成沼气池1000座,改厕2000座。实施振南项目17个,完成投资2.4亿元。

  (三)工业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榆佳工业园区强势崛起,园区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建成麻王运煤专线佳县段12公里、园区4.2公里工业大道和绿色长廊;一期调水工程征迁工作全线铺开,水源地工程1、2号井建设按计划推进;110千伏变电站具备投运条件,榆佳产业新区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半坡山井田已与省地勘院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投资210亿元的省有色集团2.4万吨多晶硅项目已完成测绘、地勘和供地摘牌,近期将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117亿元的苏盐集团“五个一百万”组团项目正在编制可研。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0户,完成投资11亿元。榆林信友中低温煤焦油制特种沥青中试装置、榆林佳鑫中低温煤焦油深加工、佳县兴亚陶粒砂等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园区招商引资项目16个,协议引资424.8亿元,到位资金3.6亿元,去年被省政府授予“招商引资先进县”。

  (四)旅游产业再创佳绩。通过多方努力,成功将白云山景区创建为榆林市第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知名度大幅提升。景区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山门1座,新增绿化面积200亩,新征建设用地210亩,生态停车场、兰花花大酒店等前期工作均已完成,陕北木雕艺术馆完成三通一平。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举办了白云山论道活动,建成白云山旅游网站,拍摄了电影《白云山传奇》。东方红文化产业园区完成设计、征地及水电路等基础工程。去年,入境游客突破2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2亿元,被市政府授予“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称号。

  (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在城建、市政、交通等领域新建了一批支撑性项目,区位优势逐步凸显,城乡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具备试运行条件,建成保障性住房565套33000平方米,建成县城气化门站,建成食品公司住宅楼、粮贸大厦、消防队营房主体工程。刘国具、乌镇等小城镇建设成效明显。榆佳高速公路完成征地4000多亩,控制性工程加快推进,将于明年10月份建成通车。沿黄公路路基工程基本完成,今年7月份将全线贯通。佳米路完成整治15公里,建成通达工程26村127公里。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制定出台了加强教育工作的若干决定,招聘本科学历以上教师80名,师资结构得到优化;在南六县率先推行13年免费教育,实现义务教育零收费,落实“两免一补”、“蛋奶工程”资金321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113名。文体广电事业日益繁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全面推行药品三统一制度,全国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省上遴选。实施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10个。计生优质服务全面加强,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今年上半年(统计年)出生人口1282人,出生率4.92‰,符合政策生育率99.2%,人口自然增长率2.54‰。

  (七)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农资直补2550万元、退耕还林补贴3148万元。推行新农合市级统筹政策,参合率98%,发放补偿金5143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0%,发放养老金3200万元。发放低保金6531万元,下拨救济救灾资金400万元。发放廉租房住房补贴159户、住房公积金贷款1800万元。发放老年保健费276万元、残疾人生活补贴207万元。

  (八)社会创新管理进一步加强。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约访活动,下大力气解决了物资大楼周边改造等一大批信访积案,信访形势明显好转。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67件。反腐倡廉深入开展,监察、审计执法力度加大。围绕犯罪活动高发领域,积极开展专项严打活动,社会治安满意度位居全市前列。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食品药品和质监工作进一步加强,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与此同时, 国土、统计、物价、税务、金融、气象、老龄、残联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佳县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是佳县发展跨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的重要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各乡镇、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团结奋斗和辛勤劳动,得益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合力共为和埋头苦干,得益于省市驻佳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佳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政府工作与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运行质量不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城镇容量小、城镇化水平较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功能弱,影响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亟待破解;社会事业发展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财政支出压力较大,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

  二、2012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也是促进佳县强劲崛起的攻坚年,更是落实县十七次党代会精神的突破年。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创新举措,奋力攻坚,全力推动我县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围绕建设中国有机红枣名县、西北旅游文化强县、陕西新兴工业大县三大目标,着力打造“一基地两中心三园区”(一基地为百万亩红枣基地;两中心为县城商贸文化中心、佳州新城经济物流中心;三园区为榆佳工业园区、白云山文化产业园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努力促进产业发展,改变城乡面貌,加快民生改善,创新社会管理,推进佳县强劲崛起。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5%,达到32亿元;财政收入增长30%,达到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4.5%,达到73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5%,达到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达到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8%,达到61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达到6.8亿元。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红枣产业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红枣是我县的优势资源,已经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龙头产业。全面加快枣业发展,既是县情所逼和民心所向,也是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以中省市政策为导向,用现代工业理念做大农业,坚定不移地把红枣作为农民增收、振兴县域经济的重点产业来抓,使红枣成为全县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工业扩张、财政增长的重要力量。

  第一,凝心聚力做精红枣产业。围绕建设中国有机红枣名县,科学构建红枣产业发展战略体系,建立行政推动、科技驱动、市场拉动为主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使全县红枣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效益大幅提升。

  要狠抓基地建设。坚持政策推动,围绕百万亩红枣基地目标,大力发展有机红枣,建设高标准枣园,以“土地集中流转、大户承包经营”为主要模式,完成每年新栽红枣7万亩、低产改造5万亩的任务,通过内育外引、高接换头、刨除再植和改进管理,建设新品种枣园,淘汰劣势枣种,更新老化枣林,递进优化基地结构。落实新建红枣基地精品示范园、面上栽植、低产改造每亩分别给予600元、200元、150元的补助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枣农和民营企业参与红枣基地建设,提高基地建设水平。

  要狠抓错季开发。坚持科技引领,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按照多季发展的思路,今年县内试种一定数量的夏枣和冬枣,引进推广早熟、晚熟、耐雨等优良品种,采用矮化密植、滴水微灌、大棚管理等技术,新建1000亩鲜食红枣精品示范园。强化红枣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枣农技术培训,积极推广丰产优产、抗旱防冻、病虫群防、裂烂预防、合理采贮等精细化管理技术,全方位为红枣产业实现优质、丰产、高效三大目标提供技术支持。改变传统采收红枣习惯,改一次采收为分批采收,对鲜食品种、兼用品种、干制品种实施1/3青采、1/3红采、1/3熟采“三三制”采摘计划,有效减少枣农因灾损失。加大烤炉和保鲜库、保鲜袋建设力度,实施红枣产业保险政策,延长鲜枣销售贮藏期,有效化解枣农栽枣、务枣风险,增强抗灾能力。

  要狠抓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学习借鉴“洛川苹果”模式,全县集中力量开发打造、叫响一个知名品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市场秩序,通过红枣文化体系建立、市场营销资源整合、品牌升级创优等措施,积极开发市优省优部优产品,全面推进佳县红枣品牌开发。今年要启动中国“佳县红枣”品牌营销促进计划,注册“佳县红枣”国家认证商标,组建中国“佳县红枣”品牌营销公司,着力发展国内外品牌营销,逐步实现“佳县红枣”红遍国内、走向世界目标。

  要狠抓产业提升。坚持以工业化思路引领产业发展全局,全力推进红枣产业由广种薄收的粗放型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由“农业产业形态向工业化形态”转变,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一要走集团化、园区化的发展路子。大力推广“集团公司+专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枣农”的生产经营模式,整合现有工业,培育产业龙头,催生集团企业,走集团化发展、品牌化经营、信息化管理的新路子;大力推进加工企业由分散布局向工业园区集中,由分散、重复投资向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集中,最大限度地将红枣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二要狠抓红枣精深加工。大力发展红枣加工企业,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提升红枣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红枣提取药用成分等前沿技术研究,大力开发适应现代人消费理念的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拉长红枣产业链,促进红枣沿着“食品—营养品—补品—药品”的方向发展,实现多环节增值。积极扶持枣木雕刻为主的木雕加工业,不断拓展产业领域。三要加强红枣产业化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红枣产业行业协会的作用,指导枣农和加工企业加入红枣协会和枣业合作组织,组建红枣生产经营集团,做到统一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建设佳县大型红枣集贸市场,推行网上销售,建成区域红枣集散中心。建设红枣专家工作站,举办红枣采摘节和红枣产业论坛,全面加快枣业开发。四要健全产业扶持政策。从投资、税收、信贷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和发展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设立红枣产业发展基金,加大红枣产业投入力度和财政贴息力度,积极引导各种政策资金更多更好地用于枣业开发建设。

  第二,全面加强生态建设。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生态水利、生态工业,实施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绿色通道、河流水系绿化、城乡绿化、林业产业化建设工程和“三年植绿大行动”。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完成樟子松造林1万亩,嫁接改良山杏4000亩,建设榆佳路绿色长廊42.4公里,绿化村庄8个,有序增加生态林保护面积和城市绿地面积,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经济格局。

  第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绿色”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打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大力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模式,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加强新型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构建农业产业大园区,确保农产品实现增产增效。稳定粮食生产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6万亩,实施地膜种植10万亩,建设小杂粮高产示范样板基地3万亩,建设优质脱毒马铃薯日光温室500亩、塑料大棚1000座。不断完善现代特色示范基地建设, 继续鼓励规模养殖和特色养殖,今年将投放扶贫贴息贷款1000万元,扶持种植、养殖和加工户8000户,全力打造佳县红枣、佳县羊肉、佳县挂面等特色农业品牌,做好产销衔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第四,继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和民生改善,加快推进交通、水利、供电、信息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辐射面广、功能完备的设施网络,为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筑坚实基础。启动建设县城城防、佳芦河等重点中小河流堤防护岸工程,完成盐沟项目区小流域治理20平方公里,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59个,新建通村公路140公里。新建“一池三改”沼气池1000座,改厕2400座,改造农村危房300户,实施以工代赈项目51个。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继续加大农村通讯、广电、村容村貌、危旧房改造及环境卫生整治建设力度,实施好11个新农村建设项目,不断提升保障发展能力。

  第五,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倡农民以产品、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来促进增收,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大力发展家庭农牧场和养殖园区,构建“5+5个1”(人均5亩枣,户均1亩草、1亩薯、1只羊、1头猪、1名劳务输出)农民增收规划,提高畜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立足开发式扶贫和农村社会保障两手抓,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以连片开发、整村推进、扶贫到户为突破,实施好整村推进项目9个、黄河沿岸整村搬迁移民扶贫1012户4100人、世行五期项目35个,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

  (二)以榆佳工业园区为载体,推动工业经济大发展。

  工业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是财政增长的重要载体,也是扩大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要围绕建设陕西新兴工业大县,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大园区承载、大招商带动”发展理念,高起点编制规划,高标准构建配套设施,大气魄发展园区,大手笔开展招商,不断开创我县工业发展新局面。

  一是要抓好园区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科学规划、高标定位、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突出特色、做大做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园区总体规划,编制二期和三期控制性规划及专项规划、榆佳产业新区修建详规,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及330千伏变电站设计。今年要完成工业大道排水、亮化工程,统筹安排好园区周边绿化,启动15万亩国家级生态公园建设,完成110千伏变电站扫尾工程,完成园区一期供水输水管线和水源地1、2号渗流井等主体工程,实施麻王运煤专线佳县段路面工程,实施园区五路、七路、八路、十路、十一路和工业大道二期、三期工程,加快地下管网铺设和企业公馆建设,加快路、水、电、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要抓项目建设,加速项目落地和投产。加快配套产业建设,想方设法为省有色、苏盐等支柱性企业做好服务协调和保障工作,尽最大努力为引资企业创造开工投产条件。年内,省有色集团要落实投资30亿元,完成2.4万吨多晶硅项目土建和设备订购;苏盐集团要落实投资10亿元,完成一期项目土建和设备订购;榆林东冠公司要落实投资7.5亿元,完成60万吨纯碱和120万吨真空盐项目前期和土建工程;天宝工贸公司要落实投资2亿元,完成天然气液化及综合处理项目前期和土建工程;再征回土地1000多亩,争取完成半坡山井田前期工作,具备开发条件。

  三是要抓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环境。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把改进作风、优化环境体现到每个细节,千方百计营造服务优、效率高、发展快的投资环境。继续实施“招大商、大招商”战略,积极引进“央企、省企、外企”入佳,努力将园区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光伏、盐化工产业基地,成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一极。要提高园区准入水平,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创新招商方式,注重项目对接,强化跟踪服务,切实解决好项目签约落户、开工建设、投产运行中的各类困难和问题,确保在谈项目顺利落户,落户项目按时投产,投产项目顺利达标。积极做好园区就业人员对接培训工作,规范企业用工劳动合同。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在简化办事程序、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上寻求突破,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坚决从严处理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等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投资者的积极性,使园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载体、投资兴业的平台。

  (三) 以白云山景区为龙头,做大旅游文化产业

  旅游业是产业链条长、最具有潜力的朝阳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要围绕建设西北旅游文化强县,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水平。

  第一,大力培育旅游产业。推进佳县跨越发展,说到底就是要把经济的筋骨做壮、文化的血脉做旺、外部的形象做靓。佳县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旅游业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又一重要支撑。要深化思想认识,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加强对旅游产业开发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巩固白云山AAAA级景区创建成果,启动全省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继续改善景区环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生态停车场、森林公园、天一广场二期、景区综合办公楼、兰花花大酒店、康师傅木雕艺术馆、垃圾填埋场等重大旅游配套项目;建成白云山主庙区围墙、围栏,实施二次检票;加快推进任家畔、南河底等周边村,民居仿古改造,促进旅游与文化、餐饮、娱乐健身等产业的融合。要加大跑市、跑省力度,争取将白云山景区提升到更高层面来投资、规划和建设。

  要按照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原则,精心打造“佳州风情两日游”精品线路。一是按照 “餐饮本地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要求,唱响“一山(白云山)一河(黄河)一城(佳州古城)一寺(香炉寺)一园(泥河沟千年枣园)一馆(神泉革命纪念馆)一民居(木头峪古民居)“佳州风情”旅游品牌,构建白云山-佳州古城-云岩寺-香炉寺-木头峪古民居为主的宗教文化民俗游、黄河漂流为主的黄河峡谷风情休闲游、泥河沟千年枣园为主的红枣之乡生态度假游、神泉堡革命纪念馆为主的红色革命教育游四大板块为重点的旅游产业体系。二是按照“创建特色品牌、强化基础支撑、完善服务功能”的思路,加快魅力古城、黄河漂流、泥河沟千年枣园、木头峪古民居、东方红文化产业园等文化旅游核心景区景点建设,抓好特色塑造,打造我县旅游名片。三是抓好配套服务。围绕吃、住、行、游、娱、购旅游六要素进行综合开发,加快旅游景点与交通干线连接线道路的建设,抓好宾馆酒店、农家乐、小吃一条街等餐饮住宿服务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推出一批以地方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表演项目和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主的文化娱乐项目,抓好导游队伍建设,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和纪念品,为旅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四是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政策性融资,重点包装精品景区、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吸引一些大集团、大企业来投资开发,用全新的理念把我县旅游产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全面发展文化产业。一是加快改革步伐。立足县情实际,按照“成熟一个、改制一个”的原则,在创新体制、盘活机制中推进文化系统有条件单位的改革步伐,让现有资源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繁荣文化产业。立足地域性特色文化,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打造文化品牌,展示文化魅力,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县文化馆、图书馆、神泉革命纪念馆的社会效益,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发展文化经济。实施文化产业带动战略,做好泥河沟千年枣园申遗、保护和传承“白云山道教音乐”、“庙宇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打造白云山道教音乐、佳县剪纸等特色文化品牌,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积极发展文化经济。深入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乡镇文化信息共享站点11个,实施“村村通”工程,发放接收设备1万套,加强文化工程建设。

  (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 

  城镇化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优化环境、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辐射带动为目标,坚持城市框架拓展与功能完善结合、新区建设与旧城区改造互动、城市发展与产业提升同步、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并举的路子,大力推进“两中心、三重镇、两大轴” (“两中心”即县城商贸文化中心、佳州新城经济物流中心,带动县域整体发展;“三重镇”即以通镇、乌镇、坑镇作为县域三大重点镇,分别辐射带动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发展;“两大轴”即榆佳高速-沿黄公路沿线城镇发展轴,朱家坬镇、通镇、朱官寨镇、金明寺镇、乌镇沿线城镇发展轴)的城镇体系建设,认真搞好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以城带镇、村庄整合、社区建设、环境整治、便民服务五大工程,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一是认真抓好佳县古城建设。按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聘请国内知名设计单位,完成县城规划区控制性详规,为有序建好城市提供科学依据。今年要抓好城市景观工程建设,以传承佳州文化、优化环境为重点,推进城市主次干道建筑风貌整治,实施县城老城区改造,扎实做好县城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实施屈家庄至白云山的景观灯、县城周围LED太阳能星星灯布设工程,做精、做巧“悬天古城”魅力夜景,形成休闲旅游城市景观带。切实抓好沟沟渠、面粉加工厂、暴家坬等片区开发,加快粮贸大厦、中天大厦等项目建设。完成县城供水水源地改造扩建工程,使日供水能力超过3000方,确保县城供水安全。认真搞好步行街改造设计、县城供水管网和排水管网改造设计、县城供气和供热管网设计,抓好整脏治乱,维修改造部分下水道,添置垃圾箱,污水处理场、垃圾填埋场要投入营运,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提升人气,提高城市品位和形象,促进老城发展。

  二是积极抓好榆佳新区城市建设。按照榆佳一体化、榆林卫星城的定位,认真搞好新区总规和控制性详规,坚持大眼光、大手笔、大气魄,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把榆佳新区打造成现代、宜居、生态的产业新城、创业高地、幸福家园。加快编制完善城市近期建设、道路系统、给排水工程、绿地系统等规划,抓好新兴城市配套建设,为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加快园区产业建设提供后勤保障,提高园区的承载力和吸附力。

  三是全面抓好镇村规划建设。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分步实施、确保质量”的原则,分批完成各乡镇的总体规划,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通镇、乌镇、坑镇三大重镇要高起点规划,加快以环保、供水、交通、垃圾处理、抗涝防汛、街道和道路改造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逐步健全城乡一体化、均等化、共享型的公共服务体系,抓好公路沿线村庄风貌整治和重点小城镇配套建设,着力打造示范城镇带,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四是创新城市经营管理。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引导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共同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增强文明意识,提高遵守城市管理规定的自觉性。充分发挥社区、物业等基层单位的作用,扩大城管覆盖面,多渠道增加城镇公用设施建设投入,启动县城“双创”工作,下功夫解决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加大巡查督查力度,规范余土和城市建筑垃圾运输,突出整治占道经营、违章停放、乱扔乱摆现象,继续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等不法行为,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加大土地收储力度,不断创新经营城市方式,充分发挥县城投公司作用,努力从单纯的土地经营向资源、资产、资本、品牌综合立体经营转变,充分运用BT、BOT模式和土地捆绑项目等方式,有效筹措城镇建设资金。

    (五)坚持不懈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重点项目建设是促进更好更快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抓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抢抓机遇,全力以赴上项目、增投入,以项目促投资增后劲,以项目保增长促发展。

  一是科学谋划定项目。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思路,抓紧策划、储备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努力从中省市政策中发现机遇,从市场竞争中寻找机遇,从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产业梯次转移的趋势中把握机遇,把机遇变成意向,把意向变成项目,切实做到“在建一批、推进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今年,我县确定重点建设项目50个,其中基础设施类45个、能源化工类5个,要加快榆佳高速、沿黄公路、通古路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神佳米高速公路,扎实做好刘李路官庄至李润山段改建、佳米路县城至刘家山段整治、佳米路至东方红产业园区等道路的项目前期工作,提升公路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是强化管理建项目。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严格把好“七个关”:严把项目建设设计关,确保每个项目科学布局、科学设计;严把项目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关,既要依法征地、依法拆迁和补偿,又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引导工作,确保工程进度;严把项目建设工程预算和变更设计审查关,有效控制随意变更设计、增加投资行为;严把项目建设工程招投标关,认真贯彻《建筑法》、《招投标法》,充分体现“公开、公平、择优、透明”的原则,有效杜绝项目建设中的各种不正之风;严把工程质量关,择优选聘工程质量监理单位,全程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确保各类项目不出任何质量问题;严把工程建设安全关,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切实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各类工程安全无事故;严把工程建设决算审计验收关,未经审计验收的,不得交付使用。

  三是破解难题抓项目。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多渠道争取中省市资金,全力破解项目建设投入不足难题。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外来资金和企业资金深度参与项目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实现滚动开发。进一步夯实责任,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和“四位一体”项目包抓制度,夯实县级领导、牵头部门、实施单位责任,确保每个项目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按照“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同步、人民生活幸福”的目标,全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就业、就医、住房等基本权利,让百姓享受实实在在的幸福。

  第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把教育作为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亟需加强的“民心工程”来抓,切实做到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事业、建设资金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今年要给县内重点学校配备远程多媒体教学设备,加快教育技术更新步伐。抓好县城、王家砭、通镇幼儿园建设,加快建设王家砭中学、佳中、佳一中宿办楼、坑镇中学综合楼、黄维蕾学校食堂,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实施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高中教育质量提升三大工程,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在13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推行包括学前三年在内的15年免费教育,加大重点中小学改革力度,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拉开分配档次,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三是实施“名师工程”。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门要精简放权,推行校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坚持每年给佳中招聘一批陕师大等全国免费师范生和师范类硕士研究生,为全县重点中小学公开招聘一批教育类大学二本学历以上毕业生,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强在岗教师培训,淘汰不合格教师,敞开出口分流学校富余人员,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尽快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健全激励机制,对来佳县任教的一本师范毕业生、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给予上浮工资奖励,新建专家公寓楼,为名师提供住房保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和支持创业的长效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进城落户农村居民的就业工作。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00名,认真解决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加大投入,扩大人才振兴基金规模,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3000万元,鼓励自主创业。今年将为事业单位招考一批专业人才,协调大型企业提高本地人员就业比例。建成县城和榆佳工业园区、坑镇、乌镇等人力资源市场,强化劳动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出由苦力型、数量型向技能型、质量型转变。

  第三,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改革。一是统筹推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尤其是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创建全国药品安全示范县的验收工作。二是稳步推进“新农合”工作。完善新农合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全县参合率达95%以上,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便民惠民医改措施普遍得到推广。三是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坚持每年招聘一批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充实县乡医院,加强在职人员培训,解决医护人才短缺问题,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诊疗救治水平。四是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建设中医院门诊医技大楼,完成20个乡镇卫生院供暖工程,启动建设佳县第二人民医院,鼓励创建民办医院,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五是认真做好重大疫病的监测防控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医疗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全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按照与国家制度框架相衔接的原则,继续扩大城镇养老、医疗覆盖面,重点做好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工作,按市级标准落实干部职工医疗保险统筹政策。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工作,建设县中心敬老院和乌镇、通镇敬老院。启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女工生育保险。大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切实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今年新开发商品房10万平方米,新建保障性住房3万平方米。

  第五,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一是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继续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业和管理创新三大工程,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全面加强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加大工业新产品开发力度。二是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三是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施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不断提高城乡群众健康水平。

  第六,提高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水平。全力破解人口结构和流动人口管理难题,积极探索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新举措,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综合治理人口计生工作力度,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5‰以内、自增率控制在5.9‰以内。二是着力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完善优生优育、出生缺陷预防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机制。三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加快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新机制,建立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基础数据库,有效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四是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切实提高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与服务水平。

  (七)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共安全防范和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认真抓好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化解各类矛盾。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支持公安、消防、武警部队建设和人武部、法院、检察院工作,加强司法行政、国防教育等工作,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做好洪涝、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切实保障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多措并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建设平安佳县。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能否保持我县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这是对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发展能力乃至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和现实检验。全县人民对政府寄予厚望,我们必须牢记重托,肩负重任,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努力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快思想观念转变,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应对危机、推动发展,切实增强政府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以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精神,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制定新举措,谋求新赶超。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只要是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干、大胆地闯,充分激发和保护广大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新举措激发新动力。

  (二)坚持求真务实,提高工作效能。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巩固和扩大“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推行“一线工作法”,倡导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贴近基层,搞好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决实际问题,将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强化大局观念和协作意识,坚决破除部门主义和本位主义,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工作不落实、配合不协调等问题,确保政令畅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对政府各项主要工作,都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强督查与调度,盯紧抓实每个工程和项目,做到逐项抓落实,件件求实效。

  (三)推进依法行政,完善决策体系。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健全行政执法体制,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畅通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专家咨询、科学评估、集体决策等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构建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体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四)加强廉政建设,筑牢拒腐防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致力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重点工程领域职务犯罪预防,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财政转移支付、土地资源使用、矿产资源配置和招拍挂、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运行,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对公务人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努力建设一支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目标令人鼓舞,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超常的举措、务实的作风,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努力谱写佳县跨越发展的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