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  打印
泥河沟千年古枣园赋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9-08-02 09:09    浏览次数:次    作者: 康亮亮

巍巍铁佳州,悠悠《东方红》,实乃中国红枣名乡,诚然陕西红枣大县。佳州之名,真佳矣哉!斯地有千年古枣园,好一张地理名片,世人惊羡不得矣,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誉瀛寰者,盖西北唯一也!

高原大漠边,晋陕峡谷间,万里黄河水,千年古枣园。城北小镇东隅,有一桃源之地,美名曰泥河沟,乃不负“天下红枣第一村”之名也。两河交汇孕灵秀,三面环山聚宝盆,荣登省级十大乡村田园景观,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油枣主产区,揽得中国十大名枣之一,红枣优生地,尊称世界枣之栽培中心。由是观之,何处之枣园,可媲于斯也。

枣王冠之,酸枣亦矣,考其究源,佳州莫属。枣之栽培,亘古便有,史载北魏,自兹渐盛。武氏宗亲,唐末避乱,始晋落此,开荒拓园。时及明朝万历,葭州瘟疫横行,死者甚众。传有玉风真人,慈悲施救,觅多地未果,终得泥河沟之神果,置罐配药,煎熬成汤,患者饮之,当日即愈。朝府悉知,得以褒奖,遂令同仁堂调之,为皇室药补兼用。是以,《同仁堂志》记载:葭州大红枣,入药医百病。

一方沃土产神果,枣王故里有奇珍。三十六亩古枣林,繁枝四合,宛若垂天之翼,记录农业文明;一千余株古枣树,翠盖成荫,犹似席地之篷,嗟叹生命灿烂。呜呼!更有一百余株,均已一千余年矣,至今丰茂郁郁,朱实离离,誉之以“活化石”是相当矣。近其寿者,迩来一千四百余载矣,干超三米,盘根错节,三人横庹不拢;年产百斤,收利可观,各方竟购不得,号称“王中王”,载入“中国枣树志”。噫嘻!斯园诚为中国红枣重要起源地,世界最大千年枣树群。余以为,实至名归焉!

森森古木,生不择壤,自果自馨,衍生千年。新世纪初,上苍垂青,金身显威,瑞气盈门。完整旱作农业景观,璀璨绚丽;山地传统聚落形态,靓丽夺目。以故,全国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部命名公布;西北唯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国认定授予。首播《农业遗产的启示》,举村关注;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民振奋。文人墨客题词,庄重典雅;县委政府刻字,夺目靓丽。农耕文明交流,实属完美标本;“佳县油枣”名片,诚为地理商标 。

予观夫千秋枣园,鬼斧神工,四时嘉景,蔚为壮观,堪比洞天福地,无愧旅游胜地。春来新枝吐翠,平畴萌绿;夏临花香馥郁,草木斑斓;秋到硕果丰盈,赛似玛瑙;冬至劲枝孤挺,暗蕴生机。驻足河边,聆听涛声依旧;漫步石街,阅尽古村风采;游走丛中,饱览田园风光;憩于林下,皆忘万千世界。悠悠然,何其快哉!油枣亦谓滩枣,果中之魁,天然“活维生素丸”也。形大核小,皮薄肉厚,色鲜味甜,品质上乘,正所谓:味夺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论。更有谚云:日食三枣,百年不老。

斯地画山秀水,民风淳厚,童叟无欺,天人相谐,实乃大自然之恩赐。枣者,素称铁杆庄稼,昔属皇贡,亦作贫民之食;今广栽植,是为村民之资。鲜食生津,干制补血,煲粥调羹,养颜益容。祝福祝寿,无枣不成礼;贺年贺喜,有枣才够心。枣馍、枣饼、枣焖饭,乃逢年过节之常备;枣糕、枣酒、枣饮料,为迎宾待客之佳肴。千年古枣园,枣源之滥觞。祭拜枣神,以求风调雨顺;敬献枣品,为报护佑之恩,至若采摘节,盛况空前,名闻遐迩,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往来客商,欣喜其间。沿黄路开通,百业兴旺;合作社成立,万家富裕。

古村蜕变,焕发新生,文化遗产,泽被后世。两张“金字招牌”,以故声名远播;三个核心机制,助推世遗保护。聚万家之言,唤醒文化自觉;聚八方之力,记录村落形态。专家学者,一呼百应;民间机构,鼎力相助。夫孙庆忠者,系农大社会学教授也,尝携志同之士,守望乡土,情系枣园,引领文化复建,抢修民间记忆。三载跟踪调研,口述历史;三卷村落丛书,呕尽心血。冬夏大讲堂,彰显文化力量;枣园文化节,展现农耕文明。十年村级规划,打造生态博物馆;遗产保护行动,探索泥河沟模式。

噫嘘兮!既赞且祝,歌以咏言。欲追述千年枣文化而笔拙焉,当勾描未来泥河沟而情至深!谨以此文,赋予枣园。

(康亮亮,佳县诗词学会会员,戏称佳县首“赋”。现在县委宣传部工作,自幼喜爱诗词曲赋联,创作时断时续,作品以写佳县为主,多发表于省市媒体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