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  打印
佳县放“赦”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9-05-09 14:43    浏览次数:次    作者:信息办

 

      陕北农村每年正月都要搞一些迎新闹春的民间活动,除了秧歌、腰鼓、唱戏、点灯、转九曲等传统习俗外,还有一些庙会祭祀活动。位于榆林佳县白云山脚下的谭家坪,是一个始于唐代的千年古村,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举行一种“放社”的传统活动。

     临近放社的前两天,年长的纠首打开庙里关闭了一年的会窑,请出里面尘封了一年的“社”。纠首们把能活动的部件拆卸下来收拾、整理,然后重新上色,再进行拼装。放社的前一天晚上,谭家坪的村民聚集在一起,点燃祈福的油灯,寄托他们心中的夙愿,祈盼明天“放社”顺利,也祈盼自己一年生活得平平安安。

  

整理“赦人”


  整理“赦人”

  


  装扮“赦”马

  


  送绳上山

  


  凌空而下

  


  放“赦”盛况

  

    放社的绳子是专门从山西定做的,分量很重,绳子中间不能有任何接头儿,5个壮汉用了近1个小时才将这根如此长的绳索送到山顶。对当地人来讲,他们所扛的并不只是一种纸糊的光鲜的木偶,更多的是一种希望,一种对生活的愿景,更是一种对人类生存繁衍的演绎。
    平日农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只有过年他们才回来,直接参与“放社”的多半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少数做生意的年轻人。老人们祈求平安,年轻的生意人则希望“放社”能给他们带来好运。
    扛上山顶的“社”面朝黄河被整齐地摆成一排,十一点左右,山上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山下了。纠首们各就各位,小心地把持着每一个“社”,静静地等待山下即将传来的信号。接到信号后,骑在马上的“社人”顺着绳索从落差上百米的悬崖上凌空而下,威风凛凛,直捣黄河,最后落入人群。当最后一个代表着吉祥如意的老寿星骑着仙鹤从山上飞下来的那一刻,整个山村沸腾了。
    村里威望高、有文化的长者宣读“社人”带来的上苍的福音,内容大意为天佑国民,团结友爱,勤劳致富,生活平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大人们把从老寿星身上争抢到的平安锁挂在孩子胸前,希望能保佑孩子没病没灾、平平安安、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