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  打印
佳县高学峰:“无指汉子”撑起一片天
来源:榆林扶贫     发布时间:2019-11-29 09:16    浏览次数:次    作者:刘耀东

一个人失去了双手无异于鸟儿折断了腾飞的翅膀。面对命运的打击和生活的不幸是选择自暴自弃,坐等救助施舍,还是选择自强自立,勇敢面对命运的挑战。高学峰选择了后者。

微信图片_20191129085904.jpg

“我一定能养活自己”

      39岁的高学峰小名叫李军,是佳县官庄官庄村一个因残致贫的贫困户。9岁那年,读小学一年级的李军正和同龄孩子们一样享受着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一场不幸的灾难突然降临在他头上。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在家里玩“点火药”游戏的小李军不小心引燃了身旁存放砸石头施工用的半袋火药,剧烈的爆炸声后,家人及邻里火速把他送往当地乡镇医院。缺医少药的年代,小李军经历多日非人的肉体烧伤折磨后,小命算是幸运地保住了,但十个手指齐刷刷地脱离而去,只留下几个残缺的小指根,两个手掌也严重扭曲变形,一张稚嫩的面庞伤愈后变得十分怪异。
      从此,小李军连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在梦想还没有起飞的时刻,他的那片天已经塌了下来。村民们无不叹息地说,“这孩子日后靠啥吃饭啊?”
眼望着种地为生,愁眉不展的父母,懂事的小李军沉默多日后坚定地说:“爸妈不要着急,我一定能养活自己!”

没多久,李军再次走进了教室,但拿笔写字成了最大的难题。经历无数次的试验与失败,压碎的笔尖一次次地修复,磨破的手掌反复愈合。一年后,他不但学会了用两掌夹着笔写字的技巧,还学会了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技能。

微信图片_20191129085912.jpg

“残手”变“多面手”

        由于怪异的面相和残疾的双手,李军的成长路上经历了不少的歧视与孤独,使他性格变得沉默寡言,内向自卑。但他骨子里却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我干啥事都不会求人。”
     “只有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才能自食其力。”但即使学习最简单的技能,他都要比别人付出百倍的努力。上初中时,他就学会用胳膊夹着锄头帮助父母上山锄地。
       初中毕业后,李军选择了到绥德卫校学医,在佳县医院实习时还顺便学了推拿按摩手艺。三年后,学成回村当了一名乡村保健员,并在乡镇医院找了一份报表工作,每月300元的薪金令他欣喜不已。2010年,李军又在村里开了个日用品小卖部。
       此后,李军找了一位患有轻微精神疾病的女子为妻,生了一双聪明可爱的女儿,虽然日子过得比较拮据,但一家人相依为命,充满着生活的信心。
       为了多学一门谋生技能,李军还借钱买了一台电脑,这“洋玩意”当年在村里可是个新鲜事物。他用那双笨拙的“拳头”成天摆弄着键盘,数月后,打字、制表、传输文件样样不在话下。智能手机上市后他也是村里最先购置的人,他反复琢磨,仔细查看说明书,总要弄个一清二楚。家里用坏的电器,他拆卸安装,重复试验,研究其运行门道。骑摩托、开三轮这些看似和他遥不可及的交通工具李军都会操作。就连细小繁琐的电脑接线头,他都能安装使用,令未曾目睹的人难以置信。
       这些看似简单的技能在人才缺乏的乡村却能派上大用场。村民们安装电视接收器“锅盖”要找李军;手机、电器不会使用或轻微故障要找他;写材料、报申请要找他;村民身体有小毛小病也要找他……李军懂电脑、有文化,搞填表报数之类工作再合适不过,加之人又老实可靠,自然而然被村里聘为了会计;依靠学医所长他又被县里聘为官庄的村医。不知不觉中李军竟然成了方圆十里八村的“稀缺人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和有用人。
       作为贫困户家庭的李军大家尽力帮他寻求脱贫门路。在实现稳定就业的同时,在父母的帮助下,还发展了养牛产业。政府指定他为首批电商试点户,进行了业务培训,还给他免费配置了电脑设备,帮助销售家乡的农副产品。
       面对每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李军都十分珍惜,更懂得感恩。帮助大家解决日常生活小事他从来不收任何报酬,赢得了乡里乡亲的称赞和尊重,李军自己也收获了满满的自信心。前几年,邻居高怀垠老人吃水难,李军一边用牙齿咬着绳子提着水桶,一边用胳膊翘着水桶给他送水,直到老人去世。
       如今,和年迈的父母一块生活的李军已顺利脱贫。生活虽然过得苦点累点,日子也不算富裕,但一家三代互敬互爱、其乐融融。